中庄福德宮
八甲二

福德宮-中庄土地守護者

走過百年的福德宮

福德宮是中庄村民的精神寄託,由於先民生活大多清苦,此時期的福德正神廟,是石板建築而成的小小一間土地廟,所謂山不在高,有仙則靈,廟不在大,有神則顯,一持續到清末至民國初年,香火鼎盛。

民國23年-第一次改建

民國23年,在物資缺乏的當時,經村民努力及有力人士奔走及協商,村民展現辛勤及節儉的成果終完成第一次改建。改建後規模數10坪,建有中殿及左右各乙室,一般福德祠頂多3-5坪,在當時台灣廟宇中堪稱數一數二,香客絡繹不絕香火裊繞。

二次世界大戰洗鍊

民國29年,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經濟緊縮,日本壓迫殖民地區本土信仰文化,以敗神論的宗旨摧毀台灣人民信仰的寺廟,所有大小廟宇都遭拆除,中庄福德宮也難逃厄運,所幸福德正神尊身由地方人士暗地迎回家中暫時供奉避難數年。

二次世界大戰後重建

民國34年日本宣佈投降後,台灣人民終於能為自己生活而努力,中庄村民的信仰中心─福德宮,信眾的集資募款下,再度依原來風貌與規模,而擇在中庄現為172號地址上重新建築。終在甲戌年間,再度整建落成供信士參拜,無畏的堅毅勇往精神是先民努力成果值得懷念深思。

光復後的國家建設

光復後的台灣,由國民政府來台接管,開始從廢墟中建設。很快的由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社會;民國52年石門水庫的建設完成,大漢溪早已不是交通要道,陸路、鐵路及航空的開發,取代水路交通運輸。在水庫完成後,以其豐沛水源提供民生用水、農業灌溉及水力發電,更加速工業發展,物資也日益充裕。

民國59年第三次重建

民國59年,中庄福德宮佔地約270坪,由地方蘇姓人士承包建築完成,採以鋼筋水泥加強結構體。施工其近年,始於辛亥年慶誕,落建完成後達31年,三度重建的福德宮較先前兩次所見的廟宇更具特色

民國91重整福德宮

早期受戰亂影響物資缺乏許多建物損壞甚為嚴重,福德宮整修為勢在必行。經整合眾議於民國91年決議重建中庄福德宮,歷經三年餘努力終於在歲次乙酉年2月3日良辰吉時舉行列尊神登龕大典,得以同年農曆10月26日吉日舉行慶成建成建醮輝煌成果人神與有榮焉。

福德宮神明供俸

首先來介紹廟內諸神祉,廟內的主神是福德正神。福德正神有稱土神、社神、大伯公、土地公等,台灣民間以土地公的稱謂最為普遍。且各廟祠都有福德正神神位,依據桃園縣大溪鎮公所於89年間曾統計全縣大小福德祠,計有174間之多,有此可見全省土地公信眾之普及。福德正神、三官大帝、天上聖母、 保儀尊王大夫及清水祖師公等皆是中庄福德宮所供奉的神祇。

中庄福德宮

大鶯路1566-1號桃園市桃園區

https://zh-tw.facebook.com/fude1566
中庄福德宮